法治政府建设应知应会知识问答第十三期
1 如何提高制度建设公众参与度?
答: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地方政府规章草案一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期限一般不少于30日。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有重大影响、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期限一般不少于7个工作日(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期限一般不少于30日)。涉及企业和特定群体、行业利益的,充分听取企业、人民团体、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本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地方政府规章或者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建议、提案,按时回复率应达到100%。
2 《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确定的督察对象有哪些?
答:地方各级党委、地方各级政府和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地方各级政府以及政府部门的党组织;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
3 《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组织实施督察工作的主体是谁?
答:由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和地方各级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组织开展。
4 什么是行政许可?
答: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5 企业法人登记是否属于行政许可?
答:企业法人登记属于行政许可。
6 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坚持什么原则和要求?
答:坚持省(自治区)原则上不设行政执法队伍,设区市与市辖区原则上只设一个行政执法层级,县(市、区、旗)一般实行“局队合一”体制,乡镇(街道)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改革原则和要求。
7 创新行政执法方式要求,要注重推广运用哪些非强制性执法手段,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答:要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执法方式,努力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8 法制审核人员配置比例是如何规定的?
答:行政执法机关原则上法制审核人员的配置不少于本单位执法人员总数的5%,且不少于1人。
9 什么是行政处罚?
答: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10 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
答:1、警告、通报批评;
2、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3、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
4、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5、行政拘留;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