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为“笔”,凝心聚力书写新时代政协答卷;初心着“墨”,奋楫笃行谱写新征程绚丽华章。回顾2023年呼和浩特市政协的履职成绩单,一组组详实的数据、一项项扎实的工作,展现出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气象。 这一年,市政协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强化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年,市政协完善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推动政协党建工作与履职工作深度融合;这一年,市政协坚持把主题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寓思想政治引领于各项履职工作中;这一年,市政协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政协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路耕耘一路收获。一年来,市政协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领政协各项履职工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聚焦办好两件大事,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首府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3年9月21日,呼和浩特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提案人、企业家代表赴和林格尔新区内蒙古云谷数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监督调研。 2023年7月20日,呼和浩特市政协组织少数民族界、台胞台属界、民盟界委员赴武川县坝顶北魏祭祀建筑遗址调研。 翻开一份份提案,每一件都凝结政协委员的智慧,折射出政协工作的成效。截至2023年11月底,各承办单位深入开展沟通协商,积极推进提案办理,提案已全部办复,大多数提案的意见建议得到采纳。一年来,市政协以提案归并办理为抓手,集中政协履职资源,释放“提案+”品牌叠加效应,推动提案工作迈上新台阶。 提案与协商、民主监督、联动履职深度融合,推动提案工作从“单兵种作战”向“多兵种协作”跨越。 将提案与协商工作相融合,推动提案工作从“单兵种作战”向“多兵种协作”跨越。以提案办理协商为抓手,将与年度14个议题相关的79件提案归并办理,邀请承办部门、旗县和乡镇等与提案人共同参加协商会,由过去分散个别沟通的“单打一”变为集中交流协商,助推提案办理协商从“文来文往”变“人来人往”。比如,围绕“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议题召开界别协商会暨重点提案督办会,委员、专家代表、提案人、办理单位面对面互动协商,既减轻办理单位工作负担,又引导委员更加精准地聚焦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将提案与民主监督工作相融合。遴选委员、界别群众最关注的提案作为民主监督重点,开展提案跟踪督办,打出“提案+民主监督”组合拳。比如,把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议题相关联的6件提案一并督办,持续监督办理情况,相关建议在《呼和浩特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办法》中被采纳,年内推动市卫健委培训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147人次。 将提案与联动履职相融合。邀请自治区和市县三级政协委员、提案人、界别群众参加各类议题的履职活动,将“同级”协商变为“联动”协商。比如,围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议题,开展三级政协委员提案联合督办,实现三级政协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提案与凝聚共识深度融合,推动提案工作从简单的“我提你办我评”到全程的“提办评深度参与”转变。 “办前”在知情明政中凝聚共识。搭建学习知情平台,实时抓取全市党政部门发布的各类工作规划、政策文件、重大动态等,深入开展政策宣传解读,为提案者形成高质量提案提供有力支持。2023年以来共组织召开知情明政通报会、带案咨询会20次、110人次参与。 “办中”在协商办理中凝聚共识。邀请提案人参加集体提案督办和议题协商会,提办双方在协商互动中沟通交流提案的背景和过程,及时了解承办部门工作计划与进展,深化提办双方共识。比如,今年,确定“物业管理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实施社区物业一体化”作为重点提案,并与涉及物业管理内容的其他10件提案捆绑办理,通过多次面对面的提案办理协商会,提案人各抒己见,住建等承办单位有问必答,在“提”与“办”的良性互动中拓宽协商深度、广泛凝聚共识。 “办后”在落实反馈中凝聚共识。建立党政领导全员督办、主席会议集体督办、热点难点归类督办以及办理效果跟踪督办的“四督模式”,实现提案办理层层有人抓、件件有回音,给予委员极大鼓舞。2023年,全市93家单位承办1183件次提案,委员满意率为99.5%。 提案与政协委员工作站(室)深度融合,推动提案工作由机关向基层延伸。 下沉站(室)收集提案线索。依托委员工作站(室),把提案线索收集延伸到基层一线、联系服务界别群众,通过群众需求清单、委员资源清单、年度项目清单,广泛收集提案线索,形成87件民生提案,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下沉站(室)开展协商督办。发挥界别委员工作室独特优势,明确主席会议领衔督办提案至少在界别委员工作室开展一次督办活动,吸纳更多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参与到提案督办、提案办理中来。把提案办理协商与开展微协商、微监督、微服务、微建议一体谋划,推动提案办理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2023年,在委员工作站(室)召开提案协商督办会34次,推动解决乌兰不浪村居民出行难、曙光街社区惠民健身小广场建设等一批群众关注的问题,涉及供热、老旧小区改造等40多件民生实事得到有效解决。 2023年8月9日,呼和浩特市政协、新城区政协、九三学社界委员走进新城区兴盛源葡萄种植示范区基地,就推进一乡一品示范创建工作进行调研。 2023年11月14日,呼和浩特市政协组织文化艺术界别、民进界别委员赴市雕塑艺术馆调研。
做深做实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
出台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实施意见19条措施;推动316名市政协委员与700多名有代表性的界别群众建立起常态化联系;全市成功打造259个委员工作站(室),让委员深入一线履职,全年累计为民办实事713件次……2023年,市政协以深化提升委员工作站(室)建设为抓手,做深做实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切实把党的声音传递下去,把界别群众力量凝聚起来。 市政协党组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通过“市政协党组—专委会履职党支部(旗县区政协党组)—界别履职党小组—党员委员—党外委员—界别群众”上下贯通、有效运行的工作体系,推进党建链、委员链、履职链深度融合。 “政协组织在基层没有腿,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有时会‘断线’。由担任市县政协委员的旗县区、街道(乡镇)党委副书记,分别兼任所在片区总召集人、站长,联系界别委员,牵头组织协商活动,确保联系群众不掉线、不脱链。”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政协委员工作站召集人、昭乌达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田海峰说。 为使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始终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委员下沉到站(室)的履职活动实行双召集人制度,第一召集人由界别履职党小组组长或共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第二召集人由代表性突出的委员或行业领头人担任。 为聚合为民办实事的资源力量,市政协各专委会履职党支部和界别履职党小组以跨领域、跨层级、跨地域、跨产业的方式,与已建立站(室)的街道(乡镇)、相关部门单位的党组织开展联建共建,拓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渠道。 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活力如何彰显?撬动支点在机制创新。 平台越大,委员发挥的作用越大。市政协积极打造青城议事厅、小马扎议事堂等协商议政品牌,把协商平台搭到群众家门口,收集整理群众的需求清单、委员的资源清单,由工作站进行分析匹配,将“有需求且有资源”的项目变成年度履职清单,以“三个清单”对接群众所需。 2000平方米的荒地华丽变身停车场;老旧小区有了健身活动场地;13盏路灯照亮了300多米长的蒙古场巷、惠及周边7个小区、12个商铺、一大片平房,更点亮了附近447户1100多名居民的心……曙光街社区书记、委员工作站召集人赵明感慨道:“我们经常组织群众和入站的自治区、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开展协商议事活动。通过基层开单、委员接单、协商解单,委员履职的成效辐射到了界别群众,真正让大家感觉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为了进一步确保委员真履职、群众真受益,呼和浩特市政协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了一整套涵盖规范运行、示范带动、亮晒评比、委员履职考评的制度机制,不断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做得更深、更实、更出彩。 一年来,市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创新提质、融合赋能,为建设美丽青城贡献政协力量,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干出了人民政协的新样子。站在新的起点上,市政协及广大政协委员必将以实干为要、奋楫笃行,以高水平履职服务首府高质量发展,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首府崭新篇章贡献政协之智、政协之能、政协之为。 2023年6月16日,呼和浩特市政协组织经济企业界、工商联界、民建界委员积极参与“助力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就业招聘活动。 2023年9月19日,呼和浩特市政协组织社会科学、民革界委员深入长乐宫社区,开展法律知识宣传。 2023年3月5日,呼和浩特市政协组织医药卫生界、农工党界委员赴曙光街社区开展健康义诊服务活动。 编辑:市政协办公室宣传信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