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党建强引领 协商在一线 ——呼和浩特市政协建管用一体化推进委员工作站(室)工作实践

发布时间:2023-05-19 16:54:28 浏览次数:6388次


呼和浩特市政协强化党建引领,一体化推进政协委员工作站(室)建设、管理、使用,推进政协协商示范引领和基层协商升华凝聚的双向聚合,实现上情下达与下情上传的渠道畅通。

一、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各环节

呼和浩特市政协以强化党建引领为实现路径,以建强组织体系为基础,形成党组与委员一条线贯通、党建与履职一张网融合的工作机制,实现“党建阵地”和“协商平台”深度融合。

(一)纵向上,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实现党建链委员链履职链深度融合。市政协党组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印发了《呼和浩特市政协党组关于党建工作与履职工作深度融合的试行方案》,出台了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19条工作举措,构建了“1+4+N”目标任务体系,将政协委员工作站(室)建设纳入全年工作的“总盘子”,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落地落实。市政协各专委会履职党支部在开展协商、民主监督、调研视察、学习培训等各项履职中采取链式工作法,通过“履职党支部—界别履职党小组—党员委员—党外委员—界别群众”这一链条的上下贯通、有效运行,实现以党建链引领委员链,以委员链带动履职链。充分发挥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引导党外委员履职尽责。比如,委员工作站(室)召集人原则上由界别履职党小组组长、副组长或共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引领带动党外委员下沉委员工作站(室)履职,做到党组工作一有部署、履职党支部随即响应、党员委员争当先锋、委员全面参与。

(二)横向上,开展党组织联建共建,在多方共赢中为政协履职汇聚力量。市政协各专委会履职党支部和界别履职党小组以跨领域、跨层级、跨地域、跨产业的方式,与已经建立委员工作站的乡镇街道党组织和建立委员工作室的相关部门、单位的党组织开展联建共建,推动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做深做实。比如,东河社区居民通过社区委员工作站反映了排水管网建设问题,政协党组织与东河社区党总支、供排水公司党支部合力实现了“小管并大管”,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污水外溢问题。

二、创建委员综合履职平台,搭建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实践载体

呼和浩特市政协积极搭建集协商、监督、调查研究、凝聚共识、民意反映、读书学习等工作于一体的委员综合履职平台,不断推动政协履职重心下移、视角下沉、脚步向下,实现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

(一)坚持“三个原则”,明晰目标定位。一是坚持延伸履职触角,拓展履职空间。坚持将委员工作站(室)打造成为政协组织向基层和各领域、各行业拓展和延伸的重要平台,建立上下贯通、内外相联的履职工作体系。功能上聚焦市委中心工作布局站(室)建设,搭建起政协协商与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人民团体协商、社会组织协商以及基层协商相衔接的工作载体平台。二是坚持一体多用、一室多能。坚持把委员工作站(室)建设成为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综合性履职平台,即学习交流的园地、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社情民意的窗口、协商民主的渠道、汇智聚力的舞台,把政协的协商调研、凝聚共识、提案和社情民意等各项工作,与发挥委员工作站(室)的平台作用结合起来,提高站(室)的利用率和工作实效。三是坚持不建机构建机制,不求所有、但求实效。充分利用现有场所,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通过整合资源、借力使力、资源共享等方式建站(室),既保证建设质量,又不增加基层负担。

(二)推行“六种模式”,丰富工作载体。一是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场所,在乡镇(街道)嵌入式建立82个政协委员工作站,搭建起基层现场协商平台。二是依托界别建立37个政协委员工作室,搭建起界别协商平台。三是依托党派建立7个政协委员工作室,搭建起党派协商平台。四是依托各类组织和机构建立54个政协委员工作室,搭建起凝聚共识平台。五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聚焦政协职能建立31个政协委员工作室,搭建起专题协商平台。六是发挥委员专业特长和社会影响力,建立8个以政协委员个人名义命名工作室。

(三)完善“三个机制”,提升规范水平。一是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先后出台委员工作站(室)建设方案、委员工作站(室)双月攻坚行动方案、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方案等制度。二是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坚持以点带面,集中力量打造100个市级委员工作站(室)示范点,遴选30个委员工作站(室)作为“党建融合示范点”,并培树成为自治区级站(室)示范点。三是完善观摩推进机制,通过不同层面的观摩拉练,发现典型经验,及时查漏补缺,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三、有效发挥政协委员工作站(室)作用,提升委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效能

呼和浩特市政协坚持用好用活委员工作站(室),让政协协商与群众“面对面”、与基层“零距离”,让委员联系服务群众更加便捷经常,以政协所能服务基层所需。

(一)立足基层特点,用好政协委员工作站。各政协委员工作站结合实际,通过调研、调查问卷等形式,征求界别群众意见,列出需求清单;根据各站实际情况,梳理人力、物力、智力、组织等资源,形成委员和工作站的资源清单;将工作站需求和资源进行分析匹配,将“有需求且有资源”的列入年度项目清单。根据“三个清单”,组织开展“微协商、微监督、微服务、微建议”等协商议事活动。比如,在新城区曙光街社区委员工作站,通过“小马扎议事厅”,入驻委员与相关部门、界别群众面对面协商,推动解决1000m²停车场改造、安装整条街道路灯等实际问题。比如,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与市融媒体中心开展“一月一主题”联合微监督。2022年度,依托政协委员工作站累计为群众办实事387件。

(二)立足界别、党派、行业机构等特点,用好政协委员工作室。界别委员工作室的重点是将委员工作室活动与界别调研、界别协商、界别视察、提交集体提案等融为一体,积极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科普宣传、健康讲座、义诊服务等富有特色的界别活动。党派委员工作室的重点是搭建党派协商平台,开展团结联谊、读书分享、联系走访、履职互动等活动。同时也将党派委员工作室作为政协加强与党派合作共事的重要平台,支持党派在政协履职建言,深化与党派团体的交流合作。社会组织、机构类委员工作室和产业类委员工作室的重点是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思想引领、协商建言、调研视察等活动。

(三)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广泛凝聚共识贯穿委员工作室活动全过程。组织动员委员下沉到委员工作室,广泛倾听群众的困难问题、意见建议,作为开展调研、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的线索。2022年以来,围绕教育、医疗、“菜篮子”、城区停车难、规范电动车管理等问题收集整理社情民意信息892件,及时报党委、政府,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委员工作室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重要载体作用,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百场宣讲”、“委员讲堂”、“看首府发展成就·政协委员说”等活动,通过三级政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课堂委员工作室”、少数民族界别委员工作室等平台,结合“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等载体,开展各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凝聚思想共识。


(本文在全国政协第161期地方政协委员(干部)培训班上进行经验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