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以来,呼和浩特市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坚强领导下,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围绕加快实施“强首府”工程,全面提升首府经济能级、文化能级、治理能级、生态能级、人口能级等重大战略和中心工作,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政协各项履职工作,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政治协商聚焦大事,民主监督紧盯难事,参政议政关注实事,凝聚共识同心干事,为首府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大会发言是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是委员贡献才智的重要舞台。1月17日下午,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委员们围绕全市中心、重点工作和民生关切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充分体现了各位委员参政议政的热情。本报今日摘发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大会上部分委员发言,以飨读者。
李宁:加快建设国家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 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科学技术界委员李宁认为,我市应发挥首府优势,加快推动国家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我市。创新中心落户我市后,将会集聚国内外动物疫苗领域知名院校、国家参考实验室等科研院所,推动呼市乃至全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李宁建议成立统筹协调机构,以领导小组或专班的形式,统筹全市力量,协调推进中心建设,同时,设立专项政策并给予资金支持,高效吸纳行业顶尖科研团队,保障国家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水平和建设进度;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创新中心由企业牵头建设,充分整合区内外大学、科研院所、行业企业、金融机构等,建立“人才共享、成果共享”机制,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实现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服务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吸引和整合行业各类优势资源,加强动物疫苗产业发展顶层设计。通过筹建国家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集聚行业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势力量,共同聚焦我国动物疫苗行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事项,集聚行业智慧共同筹划我国动物疫苗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推动行业集聚式发展,培育和繁荣动物疫苗行业发展。
李文秀: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针对中环产业园半导体和光伏硅材料产业当前遇到的问题和发展瓶颈,民盟界委员李文秀认为,我市亟需提升新材料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建设“千亿级”半导体材料和光伏材料综合产业化基地。
一是建设千亿级中环产业园,培育半导体材料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集中优势发展半导体硅材料产业,打破国际“卡脖子”难题,补足国内集成电路级半导体多晶硅空白,提升半导体基础硅材料产能优势。加速集成电路级半导体原料端国产化,全力支持中环领先实施扩能改造项目,未来形成国内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20%的半导体级单晶硅材料制造基地。
二是实现光伏硅材料全产业链发展,推动硅材料与直拉单晶生产和产业化,保持光伏硅材料产业综合实力全球第一。加速推进鑫环10万吨颗粒硅项目等建设,推动产业垂直一体化发展,构建光伏硅材料融合延伸持续发展的良性产业体系。
三是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产业,塑造全球领先优势,加强高品质碳化硅外延片生产工艺突破,塑造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全球领先优势。加快推进中环领先碳化硅外延片产业化项目等建设,推动实现第三代半导体在呼和浩特布局。探索延伸碳化硅材料产业链,循序渐进发展电力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等下游产业,逐步形成产业生态持续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李建坤:优化环境 全面推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高质量发展
“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目前存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升级亟待支持推动等问题。”农牧林界别委员李建坤说,2024年,市委、市政府将重点打造产业 “2+2”模式,分别为 “2个示范基地”(优然牧业总部示范基地和5G+高品质乳深加工创新智造服务示范基地)、“2个高精项目”(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二期项目和高端乳清脱盐粉智能化生产项目)。
为进一步推进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高质量发展,李建坤建议:围绕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产业全链条和城市配套建设,研究确定区域投资整体战略规划,建立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投资管理机制,吸纳各方资金投资建设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推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基础设施提级扩容,推进配套建设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尽快建成投用、启动运营。加快推进三沟一河(霍寨沟、白石头沟、乌素图沟南段,小黑河沿线景观带)绿化体系建设,完善区域路网管理,实现道路交通信号灯全覆盖、提升区域整体夜间照明水平;聚焦政策落地的 “最后一公里” ,鼓励加快发展乳制品精深加工产业,保障奶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路平:重振羊绒毛纺织传统产业 打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组合拳
针对我市羊绒毛纺织行业现状,就重振羊绒毛纺织传统产业,经济企业界别委员路平建议:深化规划引领,扎实推进羊绒毛产业基地建设;加强政策支持,着力培育羊绒毛产业的持续发展动力;提振消费信心,充分利用会展资源拓展国际市场;建立规范的羊绒毛流通体系,强化行业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品牌效应,采取有力措施开拓羊绒毛市场。
要加大企业间的合作力度,通过建设绿色发展基地、标准化厂房等举措,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引进产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产业链的纵向一体化发展,提升产业分工协作水平,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产业效益的最大化。进一步优化羊绒毛产业结构,并有针对性地引进羊绒毛生产设备制造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组织各类产业展销活动,鼓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同时多举措扩大羊绒毛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依托呼和浩特区域优势,以“呼和浩特羊绒”“呼和浩特羊绒围巾”两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核心,打造羊绒毛产业+文创+工业旅游项目。同时,建设电子商务园区扶持中小型电商企业,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与模式。
张珍:推进 “三社”融合发展 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样板
就进一步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民进界别委员张珍建议,要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各个合作社之间的合作事项、信息交流以及资源调配,提高决策和执行的效率。简化决策流程,提高决策的效率和灵活性。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合作关系,降低合作风险,确保决策和执行顺利进行;要平衡中小机构规模。加大对中小型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其提升规模和专业化水平。要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促进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增加社会组织之间信息共享的信任度;要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定期组织各旗县区相关组织人员开展线下培训。建立资源共享和合作机制,打破人员壁垒。增强创新意识和变革能力,定期考核并调换不达标人员。开展团队建设和协作训练,提高社会组织中人员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要保障资源合理分配。建立公平、透明的资源分配机制,确保各社会组织能够公平获得发展所需的资源支持。建立健全监督和评估机制,开设留言互动通道, 对利益分配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公平现象。
代建军: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增进老年人福祉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是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福祉的现实需要,也是顺应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民革界别委员代建军说,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市60岁以上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8.03%,培育发展银发经济潜力巨大。
代建军说,目前银发经济市场体系有待完善。特别是银发经济市场缺乏完备产业规划、服务标准和市场规范;银发经济市场产品供给不足,市场主体数量少、 规模小、能级低;银发经济市场服务质量不高,医疗保健、继续教育、文体旅游、康养服务等服务升级能力不足,电子商务、远程医疗、智慧养老等服务质量不高。
为此,代建军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政策制度体系;发展青城候鸟式健康养老产业,对接北京等地候鸟式养老群体。积极响应北京市提出的支持北京老年人 “冬南夏北”候鸟式养老服务需求,开展京蒙两地深度养老合作项目;发展青城银发养生餐产业,开拓品牌经营模式;发展老年旅游产业,深入挖掘老年旅游市场潜力,发展老年交通服务业,减轻首府公共交通压力;发展老年教育培训市场,提升首府老年人文化素养;发展老年群体竞赛产业,促进首府消费市场升级。针对老年人群体,分层举办体育、益智、健康、美食等各类竞赛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打造老年群体系列竞赛品牌,拉动消费水平,带动相关联产业一体化发展。
白咏玲:挖掘和阐发历史文化 做好活化利用文章
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和阐发呼和浩特历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北疆文化”优秀传统和精神价值,精准梳理我市历史文脉,推动千年文脉融入现代城市发展,少数民族界别委员白咏玲建议,我市要全面摸清市域范围内的各类遗存家底,建立健全历史文化资源名录。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规划引领、依法保护,坚持 “一张蓝图绘到底”。分级分类保护好全市范围内的名城、名镇和传统村落,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修复保护。
深化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阐释。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设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专项资金。依托北疆文化研究中心,不断拓展 “北疆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围绕“北疆文化”品牌建设,扶持优秀文艺作品。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拓展。优化全市博物馆发展布局,推动博物馆集群提档升级,因地制宜建设 “小而专”的特色主题博物馆,推进博物馆数字化转型。
提升文旅融合优质产品供给。推出更多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精品线路。深入挖掘文创产品,打造具有 “北疆文化”特色的品牌。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大力推进传统餐饮业、中医药、民族医药、老字号、地方特色艺术品等多业并举的文化产业转型发展。
于逸飞:促进城乡经济循环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为促进城乡经济循环,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助力乡村振兴,经济企业界别委员于逸飞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符合现代使用需求的冷链仓储、运输、配送设施,提高农产品储存和运输能力。我市在支持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基础上,持续发展农产品产销端的冷链物流。加强对现有设施的升级改造,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服务县域流通网络的水平。
依托城乡配送网络、恼包“呼和浩特快递电商产业园”和前期已建成的各级综合服务社 (站),延长电商产业链,构建多元利益联结机制。培育电商主体,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企业、园区参与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出台政策支持培育壮大乡村电商、物流企业等市场主体。打造地域品牌,建立农产品电商信息平台。赋能乡村振兴,打造 “新媒体+乡村游”“电商+农户”等各类富农模式,为农特产品的生产销售、乡村旅游增添新动能。
建立乡村物流配送长效运营机制,长久打通农村电商物流的 “最后一公里”。加大农业生产端的示范打造。建议引进先进地区的农业发展技术,推进设施农业项目,探索 “建—种—管—销”一体化的蔬菜产业 “三产融合”创新模式,调整我市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群众收入,打造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王曦:以数字化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目前我市数字文旅整体发展不足、技术应用不够、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共青团和青年联合会界别委员王曦建议,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推进文旅产业数字化。要充分发挥我市数字优势,加大数字技术应用,运用数字技术保护好文化资源,同时建立数字文旅资源共享数据库。二是加快产业培育,持续提升数字文旅产业规模。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整合文旅资源,对我市文化场馆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和提升数字文旅项目规模和质量。三是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体系,扶持数字文旅产业做大做强。要深入市场调研,明确我市数字文旅的市场定位,适时推进并成立文旅产业数字化联盟,建设规范统一的文旅产业数字平台。四是提升数字文旅产品供给质量,持续提升旅游者的消费体验。要注重我市优质特色文化精髓的挖掘,创作生产有内涵的特色文旅产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五是强化人才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的数字文旅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加强数字文旅高端智库建设,做好我市数字文旅理论研究、宏观谋划、顶层设计和业务指导。另一方面,充分依托我市高校资源集中优势,推动校企开展数字文旅培训,建设文化和旅游科技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