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一报》始末

发布时间:2017-04-26 19:00:45 浏览次数:164961次

                                                 李正乐.jpg

同心协力 《一报》创办人

王定圻(1887——1916年)字平章,号亚平,包头刘保窑子村人。曾就读于归绥中学堂、山西优级师范。早年加入同盟会,在包头一带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时,在太原参加过响应武昌起义的暴动,曾随阎锡山的山西民军在包头萨拉齐一带作战。1912年任归绥中学学监,奉命筹组中国国民党归绥支部,任支部主任。在归绥地区声望很高。后来民国成立,1913年9月13日王定圻当选为绥远区出席国会众议院议员,到北京参加国会大会。王定圻从北京回到归绥后,绥远将军张绍曾认为王定圻是绥远英才,卸任离绥时把王定圻推荐给新任潘榘楹。八月,绥远将军改为绥远都统,潘命王定圻为归绥中学校长。

担任归绥中学校长之后,王定圻招聘李正乐做学监,卜兆瑞等人做主要教员,对校务大加整顿,同时为了启发民智、宣传民主、批评时政、揭发官场的黑暗,于1914年夏季,又组织几位同道创办《一报》。报社职员和当时称作“访员”的新闻记者,都是一些知心朋友来担任。社长由王定圻的挚友李正乐担任,王定圻幕后指挥。李笑天任编辑,邓书山、董伟然、荣祥为特约撰稿人。卜兆瑞主要做总务工作,亢锦荣主要做校对、印刷和发行等工作。归绥中学二班毕业生贾敬和五班肄业生张焕庭担任当时称为“访员”的新闻记者。有时王定圻也骑马由归绥中学前往《一报》报馆指导。贾敬、张焕庭等骑马往来于归绥的新、旧城采访。这时国民党的“二次革命已被袁世凯镇压下去”王定圻负责西北方面的秘密工作,与孙中山先生派到北方的童尧山有密切联系,从事革命工作。

李正乐(1886-1973年)字子韶,绥远归绥县南区潮忽闹村人。归绥中学堂毕业后,考入太原法政专科学校。1906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任归绥中学校庶务员。后历任归绥中学校学监、山西省议会第一、二届议员、绥远地方自治促进会会长、警察讲习所所长、绥远省国语统一会会长、国语讲习所所长、自费创办归绥女子高等小学任校长,在绥远首开世界语学习、创办农民协会,历任土默特总管公署秘书、归绥中学校长、绥远农会常务理事、绥远省教育会会长、救灾委员会委员,国民会议代表、民国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制宪国民大会代表等职,监察院巡查团巡查台湾委员,后赴台湾续任监察院监察委员。

《一报》初创时,是一张四开小报,用石印刊行,报馆地址设在归绥旧城小东街。1915年春,从太原购买了铅印机,报纸改为铅印,扩大了篇幅,报馆移到小召头道巷东口路南万盛泰店西隔壁。所有购买机器和一切设备的费用,都是王定圻个人用担任国会议员时的薪金。报馆的职员大都是在学校和报馆两边兼职昼夜工作。为了办好《一报》,大家同心协力,互相合作,和衷共济。报纸的内容,除了一般的时事新闻以外,着重宣传共和民主的优越性,宣传在共和民主制度下公民的好处。并且,引证古今中外皇帝的专制行为,揭发专制政体的弊害。

 

宣传共和 抨击时弊

民国四年(1915年),正是袁世凯筹备当皇帝的最紧张的时候。所以,《一报》更加着重宣扬共和民主的优越,揭露帝制的危害和君主专制的腐败。由于当时正是袁世凯大演称帝丑剧之时,报纸结合有关新闻,采取回忆革命,讲述故事等多种形式对帝制的本质进行了大量的、深入地揭露,同时对当地官场的贪赃枉法、欺诈勒索行为都给以无情的揭露,因此颇受读者好评。    

期间,由于揭发了萨拉齐县知事(县长)王朝烈敲诈勒索的罪行,王朝烈即指使归绥中学图画教员宋铁珊鼓动学潮驱除王定圻未果。便于民国四年(1915年)7月的一天,宋铁珊带领十几名歹徒闯入报馆行凶。这天,恰巧王定圻不在,歹徒们便闯入编辑室揪住李正乐,企图拉出门外殴打侮辱。卜兆瑞、亢锦荣闻讯,招呼报馆勤杂人员张玉堂等一起反抗应战。经过一阵厮打,把宋铁珊的腿部用铁锹劈伤,歹徒们终于不敌,败逃而去。当天归绥县官府竟以打人致伤的罪名把李正乐、卜兆瑞、亢锦荣等三人拘捕,经过几次审讯后,把李、卜、亢三人判了徒刑押入班房(监狱)。在这种情况下,王定圻仍然坚持办报。遂指派李笑天主持继续编辑出版、发行《一报》,严厉抨击此事。继续揭露黑暗、抨击时弊,宣传民主共和,反对封建专制。当局恼羞愈烈,寻机再行镇压。

1915年10月,袁世凯恢复帝制的野心逐渐暴露,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孙中山指示各地国民党员再次发动革命,护国运动风起云涌。王定圻一面通过《一报》笔伐反动势力,一面秘密联络各地革命人士,筹划武装讨袁。这一年的夏季,绥远地区的卢占魁率领由蒙汉民众组成的武装力量“独立队”,集结到武川西区一带,准备攻占包头,正式树起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旗帜。国民党派弓富魁前来策动卢占魁反袁,王定圻亦积极斡旋,并有书信往来。而当局已经派人暗查信件,王定圻给友人的信件不幸被潘榘楹查获。发现其中有:“联结穷苦百姓的武装首领,以武力反对袁世凯;发动群众打倒袁世凯等内容”,当下以通匪罪名将王定圻逮捕。当局称卢占魁为土匪,以通匪的罪名把王定圻拘押在归绥县警备室,同时派人到中学的校长室里做了翻箱倒柜的的彻底搜查。查出了王定圻太原战友的来信,有和王定圻商量发动各方面力量打倒袁世凯的内容,更证实了王定圻蓄谋反袁的“阴谋”。

 

反对帝制  为共和捐躯

在官厅布置的开庭审讯上,王定圻承认他曾写信说过,打算联合卢占魁反对袁世凯称帝,并且当庭申明了反对袁世凯的道理和决心。他说,现在中国是共和民主国家,凡是拥护共和民主的都是好人,凡是反对共和民主想要恢复专制做皇帝的都是叛国的罪人,人人都应当起来反对他们。我王平章自幼听从孙中山先生的教导,为中国实现共和民主努力奋斗十几年,今天有人要毁弃共和民主,恢复专制制度,我绝对不能赞成,我要坚决反对到底。当年我反对清朝皇帝,与清军遭遇,战斗中被打掉一根手指,那时如果子弹稍微偏一点,我早就没命了,我反对清朝皇帝不怕死,同样我反对袁世凯做皇帝也不怕死。当年我在北京参加国会的时候,袁世凯想当大总统,让议员们选他的票,我的选票上是写了孙文二字。他袁世凯当大总统,我还不赞成呢,他当皇帝我能不反对么?我要联合一切反对叛国贼的力量,来反对袁世凯称帝。我犯得是“保卫共和民主罪”、我犯得是“反对叛国贼罪”,法官听了没办法,只好宣布退庭,改日再审。以后又审讯了几次都被王定圻理直气壮的言词骂的法官无话可答。卢占魁占领托克托县城和河口镇的前一天,1916年1月13日,绥远都统潘矩楹下令提审王定圻,这天在审理室内外布满军警,气氛很森严,王定圻预感到可能将有不测的事情出现,所以就对法官说,“我有位朋友被押在东班,我想和他们见一面再来受审”。法官许可,让法警押着王定圻到东班和李正乐、卜兆瑞、亢锦荣等隔着铁窗做了最后的诀别。回到审理室,法官首先开口说道,“本案案情已调查清楚,不再做辩论申诉,今天正式宣判”,接着把判决书宣读了一遍,其中主要词句有“勾结乱党,图谋不轨,供认不讳,执行枪决。”王定圻听罢,冷笑了一声,“我王平章为保卫共和民主而死,死了也是光荣的。你们这些叛国贼的徒子徒孙不要高兴的太早了,全国人民不久是会把叛国贼袁世凯打倒的。到那时,树倒猢狲散,你们也要接受全国人民的审判,受到应有的惩罚”。法官不等他把话说完,就命令军警把他押到孤魂滩。临行时,王定圻慨叹道:“可惜我平章!”为了反对帝制,捍卫共和民主,王定圻被反动当局杀害了,年仅二十八岁。《一报》也因王定圻的被捕牺牲,于民国四年(1915年)秋停刊。

 

“青霞奇志” 浩气长存

王定圻,这位绥远地区民主革命的杰出战士为反对帝制,捍卫共和捐躯了。他的遗体由他的胞弟张焕庭(因过继给他舅父,所以改姓为张)和王文炳、温玉如等装殓入棺,放置在孤魂滩小庙内房檐下。形势的发展不出王定圻所料:袁世凯称帝以后,遭到全国人民反对,1916年3月22日撤销帝制,中国又恢复了共和民主的称号。不久,李正乐、卜兆瑞、亢锦荣等获释。出狱后,李正乐和张焕庭等人为王定圻安葬,在他的家乡包头刘保窑子村,修建了一处墓园,墓前立有石碑,刻记他生平事迹的概略。李正乐顶着袁世凯的残余势力的阻碍,冒着生命危险,不遗余力的为王定圻的遇害向国民政府申述。不久王定圻得到国民政府的昭雪,墓前碑铭“前国会议员绥远中学校长王烈士亚平之墓”,陵园门石柱刻有“烈哉男儿成仁尽义,巍乎志士虽死犹存”的对联。民国十一年,马福祥任绥远都统时,都统署参谋长赵守钰是王定圻在太原从事革命时的战友,他代表都统,以都统署的名义在王定圻包头住宅院的大门上挂了一块书有“青霞奇志”的木匾。李正乐先生的三儿子李荣荫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告诉笔者,幼时曾亲眼目睹过此匾。   

《一报》从创刊到停刊,虽然只经历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但它在当时反袁、反封建斗争中却产生了巨大作用和影响。报纸除了一般的时事新闻以外,顶着狂风恶浪公开揭露袁世凯的罪行,着重宣扬民主共和的优越性。该报还对当时贪官污吏口诛笔伐,攻击甚力。如曾揭露了绥远边塞北关税务监督虞维铎贪污不法、萨拉齐县知事王朝烈强占农民坟地的恶行等。

据文献记载,当年应民国农业部长张季直委托赴西北调查农田水利的内地学者张相文曾到报馆参观。“唔一报馆主任李君笑天”称“其报纸材料简单,无可观者。然对西北边上事颇知注重,在塞外亦为难得”;绥远报界名仕杨令德先生曾评价说:王定圻主办的《一报》真是以钢铁一样的笔,利刃似的刺透了奸人小人的心!他的精神是值得后来从事新闻事业的人取法的”。

目前所知,《一报附张》是内蒙古现存最早的画报。为内蒙古的新闻史和美术史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可补史事记载之阙。《一报附张》讽刺世道黑暗的画作,也更加证实了一报反对袁世凯政权的立场。现存各张的号次与出刊时间表明,该报基本每天出刊一次(第299——304号系平均两天刊一次)。内蒙古图书馆研究员白燎原先生告诉笔者,2010年4月,在包头市厚德古屋张耀先生处为内蒙古图书馆购得4张名为《一报附张》画报,其纸质甚薄,4开一张(60cm×40cm),石印,单面印刷。现存为第289、299、304、310号,均出刊于民国四年(1915年),时间分别为1月30日(星期六),2月6日(星期二)、19日(星期五)、25日(星期四),每张版面一分为四,各有一幅画,署名梁公。画报是以刊载图画或照片为主,并配有简要文字说明,因其直观生动,通俗易懂,趣味性强,而深受民众的喜爱。在民众多不识字的时代,画报更是普及社会教育,启迪民智的最好工具。

《一报》——绥远最早的民营报纸,在内蒙古乃至中国近代革命史和新闻史上都应有一席之地,今天的人们不应忘记它。